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霸皇李恪 > 第六章秦王出征

第六章秦王出征(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十天的准备时间对于如此规模的宴会来说,实在是有点仓促,幸好有李世民出点子,再加上各府有经验的管事协调指挥,总算在宴会的当天将一切准备完毕。不得不说,李世民的**能力十分的犀利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事物安排的妥妥当当,可见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也是十分出众的,大家也见识过的!

千呼万唤之中,秦王宴终于到了开宴的这一天。一大清早李世民就精神抖擞的起来了,坐在大厅中看着几个王府的下人忙来忙去,宴会的所有事情都已经准备齐了,由高重和几个王府的管事指挥,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这几天一直住在王府的李神通和李道宗,二人可以说是李世民在皇族中支持李世民的人,今天一大早也回去了,毕竟马上要开宴了,他也要回去准备一下,到下午时宴会就要正式开始了。

午后的炎炎日日灼烤着青草绿树,红墙碧瓦,喜气盈盈的亲王府内在骄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啊,更是显得厚重而典雅!

首先到来的是长孙无忌一家子,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河南省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1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为汉族。从小“该博文史”。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李渊爱其才,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任尚书仆射、司空。为人谨慎,改任司徒。于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643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之首。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许敬宗进行诬陷,削爵流黔州(今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自缢而死。有诗三首。

且说这些都是后话,但是如今的长孙无忌是秦王的大舅子,在政权上一直以来都是李世民的支持者,虽然二人是联姻关系,但是长孙无忌还是知道一荣俱损的利害关系!

“参见秦王殿下,无忌前来恭贺秦王再添一子.........”说完便跪了下来,单腿下地、

“无忌,你来了啊,快快起来,待会就有的忙的了啊,顺便帮我照应一下,省的府中忙不过来。”李世民到长孙无忌面前,拖起跪在地上的长孙无忌!

“秦王啊,恭喜啊”

“秦王,恭喜恭喜..........”随着这一声声的道贺,也来了不少的人,

随后到来的有裴寂,温大雅,武士,殷开山,长孙顺德,李神通,李道宗..................................当朝的大官,

到了下午大概两点钟的时候,就已经有客人迫不急待的**了,而且还是一拨拨的来,一来最少都是十几人。李世民等人只能随着李神通接待客人,并且让客人引到会场。

小**的周围包括上面都用丝绸围着,一个个红色的灯笼挂在上方,不过要到晚上才会点燃。会场的周围摆放着不少椅子和小桌子,这里是让客人休息的地方,在会场的北端放着一溜长长的桌子,上面铺着白色的丝绸,上面放着开胃的水果、冷盘等食物,其中一个桌子上放着不少巨大的瓷壶,里面放的是精心调制的果汁。因为还没有正式开宴,所以肉食和酒类还没有上来。除了这些主要的布置外,还有其它一次装饰物布置在会场,剩下的空地除了划出一块让舞伎跳舞和乐师演奏外,其它都是让客人自由活动的空间。女客所在的正副殿和这里的布置也差不多。

一批批客人的到来,使得会场慢慢的充实起来,相熟的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坐或站聊着天,对于这种新的宴会形式,所有人都感到很好奇,虽然不如以往宴会规整有序,但却自由洒脱了许多,也算是别有一番风趣,所以大部分人还是感到很满意的。

|“老李啊,待会咱们可要把秦王府中的好就使劲的喝啊,不能给秦王留面子啊,待会咱们使劲喝,哈哈哈哈,”道这是何人,自然是程知节是也,

“你啊,就知道喝,喝,喝也不知道上次秦王世子的宴席谁吵着喝阿喝的,到最后差点把秦王府的房子给拆掉了。”被程知节叫做老李的一名将军也不甘示弱的回了过去,就是不怕揭他的短。

“额,”程知节知道在这样说下去,自己的脸肯定要丢光了,忽然看见了李世民,李神通他们站在门口。于是乎不理李静他们。

“秦王啊,恭喜啊,又添个儿子,你也太会生了啊。”程知节又打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李世民也不甘示弱,随机反驳到,“是啊,难道你不会生吗。”

程咬金吃了瘪,只好撇撇嘴,只能暗自叫苦,谁叫他没事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余的人看见程咬金吃瘪的样子,格外高兴。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大明1805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女帝:你竟然想当我相父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美国农业不发达,需要金坷垃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堡宗别闹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