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22章:为加速文明进程加速而努力

第22章:为加速文明进程加速而努力(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邯郸赵的“邯郸”被经营了上百年,只是碍于周礼的制约,城墙其实也就六七米高,城墙厚度应该也就四米左右,算不得一座什么坚城。

在周礼有效的时代,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伯城方五里,子、男城方三里。

上面的几里的“里”是一里约四百米,一般是一种四边周长,也就是“围”的计数方式。

邯郸赵不是公、侯,其实连子、男都不是,也就是一种“大夫”的爵位,说白了就是臣下之臣。

他们要感谢自己有一位曾经担任晋国“卿”的祖先,一切只因为晋国的“卿”位比诸侯,筑城的占地面积能搞模糊化。

那么,“邯郸”的四边周长是多少里?其实是一种不规则的四周边长的五里长度。

赵氏的一个军抵达“邯郸”城下,到了立刻展开试探性的进攻,打自然是没有打下,随后就开始制作各种攻城器械。

目前虽然是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年代,发明出来的攻城器械种类却依旧很少。

像是什么投石车、床弩肯定没有,冲车、云梯也只是初始版,濠器具因为城池压根不存在护城河也就没人想到,用来挡箭和投石的轒讟(fénwēn)车则是已经有了。

攻城的赵氏大军至少要花费半个月才能制造出足够的攻城器械,期间除了一再破骂让守军出城交战之外,一旦守军固守不出只能干瞪眼了。

这一次邯郸赵将所有兵力龟缩回城内,不像正常守城会在城外部署军队,摆明了就是放弃了反攻的希望,采取完全死守的策略。

又或者说,邯郸赵将反攻的希望放在了范氏和中行氏等友军身上,才没有在“邯郸”城外部署军队。

他们的这种做法很危险,一旦范氏和中行氏不来,只能被困在城内等死了。

人在“黄父”的智瑶一边关注战争动向,另一边觉得不能干闲着。

目前“黄父”算是智瑶的基地之一,好些作坊就是被放在这边,一年没再过来,之前忙碌也就算了,得空肯定要进行巡视。

在智瑶一众“发明”之中,制作纸张的套路被摸索成功,有了制造的技艺便开始进行扩产,一年过去的现在每个月能出产现代A4纸大小的上万张。

这么点产量,现代随随便便一个小作坊就能超过,然而现下可是在公元前497年呀!

大批被生产出来的纸张,它们绝大多数还是被智瑶用在教育一众班底身上,有剩下也是留着准备用来印刷书籍。

在印刷术上,智瑶当然知道有区分好多种,大概区分就是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

分别试验之后,智瑶打算用来印刷书籍的却是雕版印刷术。

为什么?知道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就能知道,还要搞清楚当前使用的是什么文字。

现在使用的文字是大篆,笔画多到吓人的那种字体,不说雕刻活字的困难,知道要将“印”的体积弄得多大才能不使字印下去糊成一团吗?

什么?雕版一样会受于字体大小的影响?那是不知道两种印刷术的区别了呀。

实际上,哪怕是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出来,在活字印刷术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其实当代在追求精美以及字体清晰的时候还是会选择雕版印刷术。

目前智瑶还没有整清楚哪种墨水最为适用于印刷,试验阶段当然会采取雕版印刷术,再来就是所要印的书籍不是几十本,多达几百上千本也不会浪费雕版的耗时。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我岳父是李世民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宋时从梦华录开始北宋大法官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美国农业不发达,需要金坷垃混在洪武当咸鱼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