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言情 > 昌明 > 第135章 好地孬地三六九,击鼓问案讨说法!

第135章 好地孬地三六九,击鼓问案讨说法!(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山从天目下,潮到富阳回。

此地扁舟去,吾生几度来。

林红晚日落,江白雨云开。

明旦须停棹,呼儿看钓台。”

这是明代张以宁描写浙江的诗句。

浙江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又被称之为“丝绸之府”。浙江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浙江最有名的当数杭州西湖了。西湖,象是一首诗,又象是一幅画,又或者象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它是天下文人墨客的心中的宠儿。能与“淡妆浓抹总相宜”倾国女子西施相比的,恐怕天下唯有西湖了。

此时,杨乐沿着西湖的树荫官道纵马缓缓前行,微风拂面,碧水蓝天,十分的惬意。放眼望去,眼前涌现出一片秀丽景色:辽阔的湖面上波光粼粼,碧绿的湖水迎着阳光,把蓝天白云、岸边的树木花草全部倒映在湖水里,使西湖显得更加的秀丽多姿。一帆帆小船在湖中畅游荡漾,船桨激起一道道绿色的波纹。绿水围绕着周围的青山,把这一方山水的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融于一体,碧水辽阔,烟波浩淼,峰峦隐现,气象万千。

盛夏七月的西湖,太阳当空,荷花绽开。岸边田地里的水稻已经成熟,紧接着马上晚稻插秧(称为双抢),因此,农民伯伯们正在田间里辛苦忙碌。

徐光启曾经对稻种进行改良,在南北广泛推广新稻种。水稻的亩产量出现了大面积提升。而且徐大人在杨乐的提示下,在江南首次实行了生态养殖技术,在水稻田地里养鱼,用鱼来吃水稻田里的蚊虫卵,在宋元两朝因蚊虫卵而产生的疟疾曾肆虐传染,到现在却已不是什么大害了。不仅如此,养的鱼也是大获丰收,可谓是一举两得。

杨乐哼着歌,骑着马,穿过林间小道,来到另一片田地。这一片田地与上一块明显不同,可能是由于离着湖水较远的缘故,里面干旱,水稻更是稀稀落落,一看就知道是一块薄田。

田里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一位十七八的少女在收割稻子。看模样和年纪,应该是爷爷和孙女。在他们两人的不远处,还有十几个农夫一起耕种。

杨乐跳下马来,走上前去,躬身问道:“老人家,这块地是朝廷分给你们的吗?法令上不是说薄田不分地的吗?”

老人抬起头瞧了风尘仆仆的杨乐一眼,叹了口气说道:“是啊。法令是那么写的,但是,人和人,官和官是不同的,国公爷变法可是天大的好事情,但是到了我们这里怕是行不通喽!”

杨乐感觉出了他话里有话,继续追问道:“老人家,全国法令统一,为何到了这里就不同了?原因何在?”

“这位游客是外乡来的吧?你不知道,这里可有一王三虎,法令条文还不是他们说了算?说只分良田,但他们还不把良田都霸占了去?会留给百姓?”

“一王三虎?”杨乐眉头一皱,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一王指福王,那三虎又是指谁呢?难道就是苏杭的三位镇守税监吗?

那位少女见他爷爷说的多了,悄悄扯了扯老人家的衣袖,小声说道:“爷爷,你又随便说那些人的坏话,忘记上次他们把你关起来了。”

“老人家,你说的一王三虎是指……?”杨乐刨根问底。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我的夫人是神捕四合院:从认一大妈当干妈开始活着全网黑:死后你让我成为传奇影视:人生新体验漫威的人形天网说好的钓鱼,你怎么抽上水了?深海渔夫神途从氪星开始我在诸天逐渐全知全能港综,捉诡成仙从猛诡差馆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