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暴吏 > 第430章 截杀

第430章 截杀(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我收到消息的时候,他们刚刚出洛阳城,此时应该刚刚过了河!”

韩悦一听稍稍放心了一些,“河边距离此处还有七八十里路,我们至少有一天的时间准备!传令下午,让弟兄们多备滚石!”

“明白!”

跟在韩悦身边的这些人都是苏府的护卫和太平公主陪嫁时带过来的护卫,另外还有苏扬收养并一直让耿长生训练的孤儿,来这里的都是已经成年的,此处人数加起来一共有百余人。

韩悦叫来耿长生说:“老耿,你是打过仗的,还当过小官,伏击的时候还是由你来指挥,我跟在将军身边在左羽林卫的时候也学过一些带兵的方法,但毕竟没有经过实战,弓箭手就由我来指挥,你看怎么样?”

耿长生点头同意:“行,就这么定了!你先去清点一下看看我们有多少弓箭手,把这些人单独分开预先演练一下,其他人都只负责投掷石头石块,这些人当中虽然有不少都在行伍中待过,毕竟不在行伍中的时间也太长了,无法跟军队硬拼,所以我们只负责远程攻击把他们打退到山下,不与他们近身交战,自有其他人收拾丘神绩这帮人!”

“好,我去把弓箭手们都组织起来!”

韩悦说着就招呼所有有弓箭的人都召集起来询问他们的射术情况,把射术最好的几个人分成一个组,把射术比较好的人再分成一个组,把射术一般的人再分成一个组。

人数偏少的情况下,齐射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到时候一旦放箭,杀伤力大小就要看单兵射术高低。

韩悦和耿长生等人的时间是很充裕的,他们有大半天的时间来收集石头堆在山崖上,并在崖下布置绊马索和陷阱这些东西,他们还有足足一个晚上的时间休息。

到了第二天上午,太阳升起来之后不久,大量的马蹄声从山下传来。

“韩兄,他们来了,领头的就是断了一条胳膊的丘神绩!”

韩悦立即来到耿长生身边:“耿兄,丘神绩带着人马到了山下,现在正在上山,足足两百骑兵,每人双马,看来他们是不追上将军的家眷誓不罢休!”

耿长生当即说:“好,传令下去让弟兄们打起精神,听从号令,我若喊投石,除了弓箭手之外,其他人就投掷石头砸下去,不管能造成多大的伤亡,这会大大打击他们的士气,让们惊慌失措,进退失据!我若喊放箭,你就让弓箭手们迅速放箭,给我瞄准了射,就跟射靶子一样,这悬崖峭壁的,他们一时半会上不来,咱们完全不用担心,一旦他们伤亡过大就会退下去,接下来就没我们什么事了!还有,告诉弟兄们,前往别下去跟他们短兵相接,他们都披着盔甲,兵器又锋利,咱们这些人的刀剑根本经不住人家制式兵器的劈砍!”

“还有,谁都别接近丘神绩,别看他缺了一条胳膊,那是因为射他的人是将军,若是换做其他人想都别想,丘神绩不是将军的对手,但砍咱们这些人却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明白吗?”

韩悦点头:“知道了,我会告诫弟兄们的!”

不久,身披战甲的丘神绩带着两百余骑兵上了山,要前往北疆,这条路虽不是必经之地,但却是最近的一条,这里的确是山顶,但又是一个狭长的通道,两侧都是悬崖峭壁,悬崖高十丈以上,想要攀爬上去几乎不可能,只能从山下穿过荆棘树丛顺着没有路的山坡爬上去。

在狭长的通道入口处,丘神绩勒马停了下来,他乃武将世家出身,其父祖都是沙场老将,虽不曾跟随其父丘行恭在疆场厮杀,但对行军布阵之兵事并不陌生。

狭长的通道内安静得异常,若是平常,这样的山崖上必定有鸟儿鸣叫,但此时却没有听到,不过悬崖上空又没有看到鸟群盘旋,他也吃不准是否有埋伏。

转念一想,这里乃是大唐境内,而且他所带又是官兵,就算有山匪也不至于敢在此伏杀官兵吧?

为了谨慎起见,丘神绩抬头向悬崖上大喝:“山上的朋友听好了,丘某已知道你们藏在上面,我等就在此处,有种下来决一雌雄!”

悬崖上埋伏的人一个个面面相觑,被发现了?他们也想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发现的,不过耿长生和韩悦这边没有下命令,他们也不敢站起来,都只能继续蹲在石碓后面。

韩悦猫着腰走到耿长生身边低声道:“耿兄,怎么办?姓丘已经发现咱们的,他们若不进来,我们蹲在这里也没用啊!”

耿长生沉思了一下,他连忙说:“别信他的,他在使诈!”

通道入口处又传来丘神绩的声音:“别藏了,某都看见你们了,都出来吧!”

山崖上耿长生对韩悦道:“别出声,继续等!”

连续试探了两次之后,丘神绩没有发现山崖上有什么异常,他这才相信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当即挥手:“好了,山顶没埋伏,跟某快速通过!”

“诺!”两百多骑兵排着六列跟着丘神绩进了狭长的通道。

躲在山崖上的所有人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脏嘭嘭嘭的快速跳动,没想到丘神绩刚才还真是使诈试探,这老小子真是太狡猾了。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大明1805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女帝:你竟然想当我相父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美国农业不发达,需要金坷垃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堡宗别闹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
返回顶部